政校行企共建黄酒学院——打造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高地”
黄酒和啤酒、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黄酒是最古老的酒种且为中国所独有,绍兴黄酒在国内外久负盛名,酿制历史非常悠久,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数千年的传承,作为一种营养性酒种,绍兴黄酒不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传承发展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当地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也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
但由于绍兴黄酒酿造周期长、酿造用水及其他原料要求高、工艺复杂,传承人才需要常年的经验与技艺积累,其酿造技艺正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严峻现实。2006年5月,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间回溯到2009年,此时距离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遗名录已过去3年,中国黄酒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产品创新不够、市场拓展不广、产业发展不快和传承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是黄酒历史经典产业兴衰成败的核心因素。”浙工职院院长毛建卫教授说,立足“千古历史、千年未来”新的发展阶段,紧扣黄酒产业“千亿产值、千亿市值”发展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校行企联动补齐黄酒产业人才短板,以黄酒人才集聚裂变推动黄酒产业提能升级,全力打造“中国黄酒之都、世界美酒产区”,擦亮中国黄酒文化“金名片”。
黄酒学院创始院长、黄酒技艺与文化研究院院长胡普信教授回忆,长期以来,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传承几乎靠一代又一代酿酒技师的口传心授,但随着黄酒产能的提升、大健康时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的短缺,而在当时我国高校还没有设置黄酒酿造专业,传统酿造行业师徒传授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黄酒企业对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十分迫切。
于是,在市场和时代的呼唤下,浙工职院与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当时国内高校唯一一所黄酒学院,2010年9月,第一次面向普高、中职毕业生招生。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从此,讲究师徒传承的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便有了“学院派”,推进着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给黄酒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中国酿酒大师潘兴祥是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17岁入酒行,如今已是国家非遗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见证了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从师徒传承到“学院派”教学培养。“长期以来,大多数的黄酒企业中年老职工多、年轻职工少,面临着酿制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潘兴祥说,传统师徒传承模式下酿酒师的培养是依靠口口相传的抽象经验,那么“学院派”的教学使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更具规模、更趋优化、更为精准、更易传承。
发展至今,学院已设有酿酒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食品检测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毕业生755名,并设有黄酒技艺与文化研究院。

2017年12月28日,黄酒学院举办首届黄酒传承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传承人鲁长华大师现场收徒,开展非遗传承教学。